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24:05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10篇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保罗

小男孩)整个故事是由什么事物引起的?(一辆新车)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工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二、品读感悟。

1、上一节课读文章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文章深深感动了。同学们都在用心朗读,用心体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两遍,试着抓住重点的标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感动的原因,读后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小组交流。

3、大组讨论。

(1)实物投影第一次保罗错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却说:“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感动,我感动小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板书: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B 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分角色读。)

C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吗?

(2)实物投影“车开了一段……那些好东西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是为了给他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希望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来去自如,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之情。)

师板书: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B 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

指名读、挑战读。

拓展:你觉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说感动的原因。

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媒体展示)。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围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三、总结深化。

1、出示名言。

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给永远比那快乐。”

(电脑)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读了课文,你向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学生书写,小组交流,选相互好的,放到投影仪上,大家一块儿读。

4、师总结:让我们向文中的小男孩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板书:

20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惊讶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 ……此处隐藏7072个字……

师:敢读就很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扬。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根据刚才的断句,自己再读读课文。”(配乐学生有节奏朗读古文)

师: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疏通全文。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师: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师: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师: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师:人们对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师:谁能完整的讲一下这个故事?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练习。)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师:“通过这篇古文,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学生结合实际谈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两则名言,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地球颂》,达到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对短文最后一段的体会,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就“怎样保护地球”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熟练。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两则名言的意思,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5、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的好。

6、试着背诵两则名言。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读短文。

2、小组讨论

(1)短文讲了地球的哪些优点?你对哪个优点最感兴趣?

(2)说一说你对最后一段的体会。

3、指名发言。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样保护环境

训练准备

1、复习《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关地球的知识,认识环保及其重要性。

2、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做法。

训练步骤:

1、启发谈话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信你一定也很有感触,有许多话要说,我们就这问题讨论一下。

2、分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看法或打算在组内说一说,并推荐一名学生把你们小组的意见整理一下,在全班说。

教师深入小组,相机指点。

3、老师组织同学在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点评。

4、把各组的意见,由班长负责形成班上的决议,并督促大家执行。

第三、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

20年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家庭、学校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站看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吧?

二、出示作文题目

20年后的---------

三、打开书,学习作文要求。

四、讨论交流。

五、指导习作。

1、先明确你想写的题目是什么?

2、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围绕中组织材料。

3、按什么顺序选择材料,列出小标题。

六、学生练习列提纲。

同桌互相评一评。

七、根据提纲独立作文。

课后小结:本次习作,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地想象,抓住变化来写,比较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