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课文

时间:2024-09-24 11:22:09
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课文

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课文

  导语:《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

三打白骨精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课文解析】

  本文为《西游记》章节的改写。这就决定了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讲课文内容的问题了,还应包含名作导读的性质。结合本学期我组制定的“课外阅读研究专题”,上本课就更有意义了。

  就本课题材来说。本课应属于神话小说类。小说的这种题材应有所涉及。

  就本课内容来说。本课讲了唐僧师徒路遇白骨精,三次交涉的事。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值得好好分析。这也是牵动全文运转的命脉。

  就本课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而言也很有特色。首先是“三”这个字的出现。它很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二是文中的几个人物所蕴含的'文化。“猴”的精明,“猪”的蠢笨、贪吃、好色,唐僧这个佛家高僧的慈悲。是不是在课堂上也要有所渗透?

  思考补1:我一直再思考大方向上要不要“出新”的问题,想将原文引进来。可是,现在,我逐渐推翻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我想,编者既然就把它堂堂正正的放在了这里,就是要我们堂堂正正的讲它,不要把它边缘化、话题化。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西游记》的片段去欣赏,并且把读它、学它,作为我们平常读课外书的一个好的缩影,一个例子(即在平时的阅读中抓住字词细细品味、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动作语言的用意和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作批注的方法等),以此让学生达到对《西游记》热爱和学会如何阅读。

《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